“大夫,大夫,快救救他!”
10月6日傍晚時分,應急總醫院急診科來了一位男性患者,主訴左側大腿射進了一枚釘子,還留在體內。
骨一科值班醫生王新光接到急診科的緊急會診通知后,火速趕到急診清創室。經過了解,這位患者是一名建筑工人,在施工作業時不慎將一枚釘子射入左大腿內側。
“大夫,麻煩盡快幫我取出釘子,太痛苦了!”患者一邊摸著自己的大腿,一邊焦急地對眼前的醫生說。
根據X線片定位,骨一科醫療組二線醫生邵楠緊急從家里趕到醫院展開術前討論,制訂治療方案。
釘子扎在大腿內側較深的位置,靠近股動脈和隱神經,必須盡快通過手術取出,否則釘子就留在了體內,可能引起感染化膿、甚至移位扎破血管或損傷神經,可是根據以往的經驗,這樣的手術需要在手術室做硬膜外麻醉,在創口處切開一個較大切口探查,而且釘子隱藏在血液、體液及軟組織中,找起來非常困難。這時候大家想到了平時常用的肌骨超聲技術,能否依靠肌骨超聲儀定位釘子的位置,僅僅在局部麻醉下伸進去一把血管鉗把釘子夾取出來。
經過一番討論和分析后,大家一致認為該方法可行。因為這樣即可以減少術前準備時間,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,且肌骨超聲儀能清晰地看到神經和血管,可以有效避免副損傷。在向患者說明情況后,患者完全同意接受該手術方式。
時間就是生命,病情就是命令。手術按照預定方案進行。值班醫生王新光當即在急診清創室與二線醫生、急診科醫護人員配合救治,首先進行消毒、局部麻醉,用肌骨超聲探頭對著患者的傷處掃查。果然不出所料,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異物亮點:就是那枚釘子!王新光醫生用手術刀切開不足1厘米的口子,利用B超顯影增強針頭,躲開血管和神經,順利的在B超引導下碰觸到了肌肉深處的釘子。
“碰到啦!碰到啦!”大家都緊張地盯著屏幕,王新光醫生用一把血管鉗沿著穿刺針導引的方向探入傷口中,幾番嘗試,鉗子的尖部感覺到了一個硬物:金屬的感覺!順勢用血管鉗牢牢夾住釘子,然后順利地將釘子取了出來,整個手術時間不到半小時。經過測量,釘子的直徑為3毫米,長度為30毫米。
“釘子取出來了,取出來了!”聽到這個聲音,清創室外,患者陪同的工友原本緊鎖的愁眉終于舒展開來。
看到眼前的救命恩人,患者更是激動地豎起大拇指:“謝謝大夫,謝謝!”
隨后,患者在急診留觀室繼續觀察及預防感染治療,1小時后,病情完全平穩,安全離開醫院。
這名患者從來院到檢查,從急診手術成功取出釘子到離開醫院,整個救治過程只用了3個小時。真實考驗了團隊協同作戰能力、緊急處置能力、臨床技術和手術經驗,是檢驗和落實“兩全六響應”機制的一次生動寫照。通過這種手術方式既避免了患者住院帶來的麻煩,又減少了患者的痛苦,還大大降低了醫療費用,為患者解決了實際大問題,一舉多得。
應急總醫院成立的獨具應急特色的急危重癥中心將以一流的技術、一流的機制、一流的流程、一流的服務為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。
策劃:融媒體中心
來源:骨一科、急診科
作者:邵 楠
監制:彭雪征
編輯:莫 鵬
(運營:孫歡)
網友評論